今年的國慶長假,自治區(qū)社科普及基地——包頭博物館本著“天天不重樣,樣樣出精彩”的原則,為廣大市民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展覽項目和互動活動,營造了濃濃的節(jié)日氛圍,吸引了數(shù)萬名觀眾走進博物館,在這里度過了愉快而文明的假日。
長假期間,館內(nèi)常設展覽《包頭歷史文物陳列》、《包頭燕家梁元代遺址考古成果展》、《藏傳佛教唐卡藝術陳列》和《史話石說——內(nèi)蒙古古代巖畫陳列》全部開放,臨時展覽《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》繼續(xù)為大家呈現(xiàn)。使廣大觀眾在感受家鄉(xiāng)歷史文化的同時,還可以欣賞到海南黎族的民族文化。為了滿足觀眾的觀展需求,包頭博物館將每天兩次免費講解的次數(shù)增加到每天四場,讓每位走進博物館的觀眾都能享受到“文博之家”的貼心服務。
拼圖大闖關活動
10月1日,館內(nèi)少兒活動區(qū)開展了“智趣大課堂——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”親子互動活動。講解員帶領孩子和家長們動手制作五星紅旗,并通過競賽的方式,讓孩子們了解國旗、國徽、國歌的含義。伴隨著《紅旗飄飄》的歌聲,孩子們高舉自己親手制作的五星紅旗,感悟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那振奮人心的時刻。
制作國旗活動
10月2日,推出了“文博講堂——包頭古代文化簡述”活動。此項活動以講座的形式向觀眾講述包頭地區(qū)的歷史概況和文物遺跡,加深了人們對包頭的了解,激發(fā)了大家對家鄉(xiāng)的熱愛之情。在講座現(xiàn)場,聽眾踴躍參與互動,積極提出問題,氣氛十分活躍?;顒咏Y(jié)束時,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。
文博講堂
10月3日,開展“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——蒙古族禮儀習俗”親子互動活動,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們的目光。講解員帶領小朋友們先參觀展廳,再到少兒活動區(qū)開展互動。活動中,孩子和家長們一同學習蒙古族禮儀習俗、欣賞北方游牧民族服飾展示和蒙古族敬酒演示、動手設計蒙古族服飾、舉手搶答民族知識。通過這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,使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學習到了蒙古族禮儀文化,感受到了獨特的民族魅力。
蒙古族禮儀風俗互動活動
10月4日和6日,“中國傳統(tǒng)技藝——體驗拓片制作”活動在少兒活動區(qū)展開。講解員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拓片的制作方法和拓片的種類并作現(xiàn)場演示。之后,指導小朋友們動手制作拓片,讓他們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,感受傳統(tǒng)技藝的博大精深,使他們對拓片這一我國古老的傳統(tǒng)技藝有了切身的體會。
制作拓片活動
10月5日,針對少年兒童對文物攝影的興趣和愛好,開展了“我心中的博物館——我是小小攝影家”活動。課堂上,家長和孩子一同觀看PPT演示,學習攝影常識,掌握取景構(gòu)圖,并主動拿起相機進行實際操作。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,走進展廳實地拍攝,并將他們的作品打印出來進行點評。這種教學方法,生動而活潑,激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,使他們愛上了攝影。
小小攝影家活動
10月7日,在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,包頭博物館開展了“智趣大課堂——我熱愛我的祖國”互動活動。活動圍繞愛國詩《歡慶》展開,孩子們通過賞析、朗誦詩詞,感受濃郁的愛國情感,激發(fā)了他們熱愛祖國的熱情。
“熱愛我的祖國”活動
在七天假日中,包頭博物館里除開展上述活動外,還推出了“文物拼圖大比拼”和“知識大闖關——國慶七天樂”活動。這兩項活動貫穿長假中,觀眾在動手、競賽的過程中,收獲了知識,同時也提高了對歷史文化的興趣。(文、圖/陳瑋)